2025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观潮财经统计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等7家上市险企,工行、农行、交行、中行、建行、招行、邮储银行等7家国有大行观点发现,14家上市金融机构在对未来展望和战略部署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共同点。比如,都认为外部局势不容乐观,认为政策利好将继续。
不过银行业与保险业有着不同的判断与侧重点,行业特色决定着保险业更加关注老龄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均认为更多政策利好将来临,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优发展条件;中国平安认为内外部环境依然承压,但长期来看业务发展蕴藏新机遇;中国太保认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但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两险种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而从银行业情况来看,大部分银行认为2025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少机构认为当下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增多,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货币政策方面,银行多认为目前进入降息周期。
科技方面,中国人保将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放在相当高度,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深刻改变保险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科技赋能助力,商业模式变革将实现实质性突破。
观潮财经对已披露2024年财报的上市险企统计发现,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等7家上市公司对2025年市场环境的判断多有共性。其中,两大龙头国寿、人保均认为“政策组合拳”将利好行业发展。人保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放在相当高度: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深刻改变保险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科技赋能助力,商业模式变革将实现实质性突破。
市场环境中,7家上市公司均认为多项政策的出台将长期利好保险行业。其中,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科技赋能为险企关注重点。业内普遍认为,人口老龄化将能带动保险健康养老业务板块的发展;科技赋能将为保险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内部需要尽快实现创新应变。
此外,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报行合一”等系列政策持续落地,使得行业发展环境更加安全有序。但利率中枢低位运行将加大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经营战略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改革,加快科技赋能等均成为险企共识。
中国人寿认为2025年,我国将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助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行业长期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保险保障、财富管理、健康养老等方面需求加速释放。
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作用将日益突出,行业将迎来新时代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报行合一”等系列政策持续落地,使得行业发展环境更加安全有序。
2025年,中国人寿将坚定“三坚持”、“三提升”、“三突破”高质量发展核心思路。更加聚焦核心功能,更加聚焦价值创造,更加聚焦变革转型,更加聚焦夯基固本。
中国人保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中央出台系列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组合拳”,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回稳趋好,为保险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深刻改变保险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科技赋能助力,商业模式变革将实现实质性突破。
人保财险将积极在新能源车险、普惠保险、科技保险、巨灾保险、绿色保险、房屋保险等领域开辟增长空间,重视直销能力建设,积极应对大灾挑战。
人保寿险将加强基础管理,深化银保合作,积极应对“报行合一”,加强费用精细管理。
人保健康将加快互联网渠道发展,持续优化短期险业务质量,培育提升健管服务能力。
人保资产将加大ABS、CMBS、REITs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创新型产品的开发和投资力度。
人保资本将加快转型发展,拓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品类,做强股权投资、做优实物资产投资。
人保科技将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做实数据资产运营中心和科创实验室,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科技自主可控能力。
中国平安认为2025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短期内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仍待增强。但长期来看,其业务发展蕴藏着新的机遇:
1.居民健康意识、医疗管理及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提升,对保险、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此外,国家持续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人民群众健康和养老意识进一步提升,这将长期利好保险行业。
寿险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深入贯彻落实“渠道+产品”战略,推进渠道专业化发展,持续升级保险产品体系,提升业务质量,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财险业务将继续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结构。非车险在政策驱动下增量贡献加大,财险行业经营的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水平将稳步提升。
持续深化战略转型,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
持续提升投资管理、风险管控和产品创新能力,保险资金投资将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全面提升“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体。同时,持续深化落地医疗养老生态,构建医险协同模式,整合客群和资源优势,深化医疗养老生态战略升级。
此外,科技运用方面。围绕国家建设金融强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深化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聚焦核心技术研究,运用科技助力业务促销售、提效率、控风险。
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以家庭医生会员制为枢纽,实现医疗养老服务与综合金融业务高度协同,打造“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的医险协同模式,进一步加强差异化竞争力。
中国太保将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强化客户经营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稳固市场地位,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中国太保认为2025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虽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保险新“国十条”明确强监管、防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前置任务,一系列政策举措将持续推动行业正本清源和健康发展。
利率中枢低位运行加大资产负债匹配压力,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推升综合成本率,保险资金运用试点、新技术应用等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中长期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持续推进为保险业注入持续增长动能。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激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求,商业健康险、第三支柱养老金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金融行业将强监管和防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前置任务和重要推动力,推动行业正本清源,改善行业竞争格局,将有助于保险行业尤其是头部险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行稳致远。
1.坚持价值主线,加强风险偏好的核心牵引,持续夯实风险管理体系,保持良好的监管评价。
2.聚焦重点领域,穿透风险实质,完善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全力筑牢风险管理防线.加强数智能力建设
新华保险表示要紧抓未来难得的黄金机遇期,借助中长期资金入市、大力发展商保年金、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深化养老服务等各项政策红利,找准保险、投资和服务三端协同发力的突破口。
新华保险认为中国经济前景光明,2025年是保险业“新国十条”全面推进的元年,行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深化公司改革转型,加快提升公司发展能级。深度参与银发经济发展,扩大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供给,加大养老产业投资布局,完善服务生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2.
创新发展战略,推进经营管理各领域创新。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DeepSeek等大模型、新技术的应用,探索新科技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相融合的新模式。中国太平丨更积极财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市场预期、投资者信心将继续改善
未来,中国太平将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快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价值转型、提高投资能力、提升资本效能。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合规管理。加快改革创新。深化战略布局,务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中国太平将围绕保险主业优化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布局。
中国太平认为2025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预计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将继续改善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境内外宏观政策与资本市场变化,构建稳健审慎的投资组合,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应对境内利率环境挑战,稳定长期投资收益。
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形势,坚决贯彻监管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负债结构优化,全面推进分红险转型。写好“五篇大文章”、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全面实现“报行合一”。
车险业务坚持效益为先的经营原则,提升风险筛选和定报价能力,对标市场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和新能源车险业务品质,强化职域行销和产渠协同;非车险业务扎实推进“五篇大文章”,加快发展政策性健康保险、绿色保险、科技保险、巨灾保险,服务社会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同时持续优化理赔管理流程,加大降赔减损力度,扎实推进风险减量管理,提高理赔管理质效。
大力开拓企业年金新单项目;持续提升年金投资能力;提升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深化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业务。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太平再保险(中国)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更大力度参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太平再保险顾问持续巩固扩充境内外再保渠道。
阳光保险表示未来坚持创新引领和科技赋能,牢牢抓住行业政策红利与转型机遇,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扎实落地新阳光战略,持续洞察客户需求、优化业务结构、开展降本增效、提升利润价值。2025年,随着国家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成效显现,经济增长潜能持续释放,积极的宏观环境将为保险行业稳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保险行业高质量转型将持续深入,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从中长期看,我国作为全球保险市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整体覆盖率和保障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与保险业类似,银行业同样认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此外,2025年国家将全方位扩大内需,加力实施“两新”政策,投资及消费领域商机较多。银行业需扩大内需、加大新质生产力发展。
错综复杂。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为银行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自身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具体经营战略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启动之年。工商银行将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突出主业、做精专业,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风险防控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机构。
加大县域农村金融供给。持续倾斜信贷资源,确保县域和涉农贷款占比稳步提升。加大重点帮扶县和“三区三州”地区信贷投放,着力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重点领域融资供给。2.
中行认为2025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风险挑战增多,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主要经济体表现分化,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
我国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增量政策持续加力,国内经济运行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025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蕴藏巨大发展机遇,为银行业拓展客户和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提供了丰富商机。同时,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提供“清单式”对接服务,持续做好中西部、东北地区资源保障。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经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服务。4.
加强境外机构、子公司风险全面管理;加强普惠和零售业务风险协同管控;加强信贷业务合规遵循管理;加强信贷合规文化建设。交行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与内部发展目标,2025年招商银行客户存款、贷款和垫款均计划新增7%-8%。
招商银行认为2025年,中国银行业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五篇大文章”,有序有效防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支撑,增速或温和收敛。内需重要性显著上升,消费受政策提振,动能有望明显上行;基建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仍居高位,房地产投资降幅或边际收窄。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将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各类政策协同配合,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具体经营战略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巩固堡垒式的全面风险与合规管理体系。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确保风险管理实现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死角。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前瞻防范零售信贷、产能供需错配行业和股债汇市场风险。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加快风险合规管理数智化转型,持续推进系统建设,完善各类计量模型,探索大语言模型等AI技术应用。
邮储银行认为2025年,国内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银行业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保持信贷规模平稳增长,加大对扩大内需、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总体而言,银保业在2025年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对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总体谨慎乐观。在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的推动下,保险业将加速健康养老业务发展,银行业则需在扩大内需与防控风险中寻求平衡。未来,银保行业均需持续深化改革,加强风险管理,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客服热线:400-450-4450
公司传真:0591-24838569
客服 QQ:569633625
办公邮箱:569633625@qq.com
公司地址:永泰县樟城镇南湖花园E区9号
Copyright © 2024 开云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扫描关注公众号
扫描进入小程序